祭祀儀節類 | |||
---|---|---|---|
作者 | 出版 年代 |
書名 | 出版社 |
孔令貽 | 清 | 聖門禮制 | 新文豐出版公司 |
孔繼汾 | 清 | 闕里文獻考 | 鍾鼎文化出版公司 |
朱筱新 | 1995 | 中國古代禮儀制度 | 台灣商務印書 |
金之植 | 清 | 文廟禮樂考 | 新文豐出版公司 |
董金裕 | 1997 | 至聖先師孔子釋奠解說 | 台北巿孔廟管理委員會 |
龐鍾璐 | 清 | 文廟祀典考 | 中國禮樂學會 |
李之藻 | 明 | 頖宮禮樂疏 | 國立中央圖書館 |
清. 陳夢雷 |
民國74年 | 古今圖書集成禮儀典中冊 | 台北.鼎文書局 |
黃典權 | 民國63年9月 | 台灣釋奠儀注考 | 大成至聖先師孔子2524週年釋奠大典特刊p56-64 |
高建軍 | 民國88年 | 家規禮儀.孔子家族全書第三冊 | 審陽.遼海出版社 |
尹德民 | 民國88年3月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之四--祀孔釋奠禮原 | 台北文獻直字第124期p33-48 |
尹德民 | 民國90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7)--祀孔釋奠「禮器、祭器」 | 台北文獻直字第90.3 |
尹德民 | 民國87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3)--歷代有那些帝王親詣曲阜謁拜孔子 | 台北文獻直字第87.09 |
尹德民 | 民國86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1)--孔子之誄諡 | 台北文獻直字第86.12 |
尹德民 | 民國86年 | 祭孔釋奠餘興節目「拔太牢牛毛」的歷史觀 | 台北文獻直字第86.03 |
尹德民 | 民國85年 | 祭孔典禮的來源與變遷 | 台北文獻直字第85.09 |
尹德民 | 民國83年 | 祀孔釋奠拜儀與現行鞠躬禮 --記壬申年仲春上丁新竹崇聖會詣曲阜行祭孔釋典禮 | 台北文獻直字第83.09 |
尹德民 | 民國83年 | 祀孔釋奠拜儀與現行鞠躬禮--兼記壬申年仲春上丁詣曲阜行祭孔釋奠禮 | 孔孟月刊83.03 |
尹德民 | 民國80年 | 高雄市祭孔釋奠拜儀與鞠躬禮 | 高市文獻80.01 |
封從德 | 民國87年 | 臺南與臺北祭孔典禮之比較 | 大陸雜誌 |
黃進興 | 民國84年 | The Confucian Temple as a Ritual System: Manifestations of Power, Belief and Legitimacy in Traditional China | 清華學報84.06 |
連劭名 | 民國85年 | 商代的秋冬祀典 | 人文中國學報85.12 |
王宇清.林清財、杜美芬、林勇成 | 民國91年 | 歲時軌跡 | 傳統藝術雜誌91.09 |
沈宗憲 | 民國90年 | 宋代官方的祈禱 | 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學報90.07 |
建築類 | |||
作者 | 出版 年代 |
書名 | 出版社 |
邱建維 | 民國90年 | 台中孔廟建築空間的情緒體驗及空間認知之研究 | 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|
傅朝卿 | 1993 | 中國古典式樣新建築 | 南天書局有限公司 |
賴志彰 | 日據明治時期台中發展專輯 | 台中文獻第四期 | |
中華書局編輯部編 | 1992 | 禮制建築--壇廟祭祀 | 台北光復書局出版 |
林會承 | 傳統建築手冊--形式與作法 | ||
南京工學院建築系及曲阜文物管理會合著 | 1987 | 曲阜孔廟建築 | 中國工業出版社出版 |
中國時報系 | 1995 | 孔子故鄉四千年文物大展 | 中國時報 |
戶外生活雜誌社編 | 1981 | 台灣三百年 | 戶外生活雜誌社出版 |
廖麗君 | 1998 | 孔廟在台灣 | 大地地理雜誌9月號 |
廖麗君 | 1998 | 台灣孔子廟建築之研究--廟學制的影響及廟學關係的變遷 | 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|
柳肅 | 民國90年 | 禮制與建築.中國建築第三冊 | 台北.錦繡出版社 |
高文、范小平編 | 民國83年 | 中國孔廟 | 成都.成都出版社 |
尹德民 | 民國87年1月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之二--孔里、孔林、孔宅與歷代孔子廟稱 | 台北文獻直字第124期p21-38 |
徐明福 | 民國87年 | 臺南市孔廟文化園區之規劃--臺南市舊街區保存與再生之契機 | 中華民國建築師雜誌 |
高明士 | 民國83年 | 臺灣孔廟、書院史蹟探訪記 | 歷史月刊83.11 |
劉靜枝 | 民國86年 | 淺談孔廟建制與新竹孔廟的廟宇裝飾 | 竹市文教86.03 |
石萬壽 | 民國81年 | 康熙以前臺南孔子廟的建築 | 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81.12 |
林昭南 | 民國89年 | 臺北市孔廟 | 臺北文獻直字89.09 |
藤島亥治郎 | 1947年 | 臺灣的建築 | 臺原出版社1993 |
李乾朗 | 1986年 | 臺灣建築史 | 幼獅出版社 |
梁靜萍 | 日據時期台灣建築文化資產保存活動發展之歷史過程 | 論文 | |
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 | 1995 | 臺灣南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| |
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 | 1994 | 臺灣中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| |
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淡江大學建築研究所研究 | 1997 | 臺灣東部地區古蹟使用調查與評估 | |
李乾朗 | 1995 | 王益順匠師在台灣之廟宇建築研究 | 台灣傳統建築匠藝.燕樓古建築出版社 |
馬炳堅 | 1993 | 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 | 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|
1980 | 台灣懷舊 | 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| |
1993 | 台灣回想 | 創意力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| |
傅朝卿主編 | 民國91年9月 | 閱讀臺灣的孔子廟--孔子廟與臺灣文化資產特展圖錄 | 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|
音樂舞蹈服飾類 | |||
作者 | 出版 年代 |
書名 | 出版社 |
林勇成撰 | 民國90年 | 台灣地區孔子廟「釋奠佾舞」之研究 | 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90學年度碩士論文 |
王宇清 | 民國91年 | 台灣孔廟祭孔服飾的規制及其文史淵源 | 臺灣文獻第五十三卷第一期 (民91.3) ,頁9 -36. |
孔尚任 | 清 | 聖門樂誌 | 新文豐出版公司 |
王光祈 | 民國63年 | 中國音樂史 | 台北.台灣中華書局 |
王宇清 | 民國83年 | 中國服裝史網 | 台北.國立歷史博物館服務處 |
王宇清 | 民國88年 | 歷代祭孔君臣樂舞衣冠考 | 台北.王元久 |
明. 王圻編 |
民國59年 | 三才圖會 | 台北.成文書店 |
明. 朱載堉 |
民國57年 | 樂律全書 | 台北.台灣商務印書館 |
李天民、余國芳 | 民國89年 | 中國舞蹈史 | 台北.大卷文化有限公司 |
李天民、余國芳 | 民國90年 | 台灣傳統舞蹈 | 台北.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|
李美燕 | 民國87年 | 中國古樂教思想 | 高雄.麗文文化有限公司 |
馬上雲 | 民國86年 | 第六章祭典音樂.彰化音樂發展史論述稿 | 彰化.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|
許常惠 | 民國86年 | 彰化縣音樂發展史論述稿 | 彰化.彰化縣立文化中心 |
陳玉秀 | 民國83年 | 雅樂舞的白話文-以「樂記」為例,探看古樂的身體 | 台北.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 |
陳萬鼐 | 民國67年 | 清史樂志之研究 | 台北.國立故宮博物院 |
劉清河、李銳 | 民國84年 | 先秦禮樂 | 台北.雲龍出版社 |
劉鳳學 | 民國57年 | 倫理舞蹈「人舞」研究 | 台北.現代出版社 |
王廣生 | 民國72年10月 | 中國古代舞蹈形式與精神的探索(上)--律呂精義舞譜之研究 | 藝術學報第34期(p264-324) |
王廣生 | 民國73年10月 | 中國古代舞蹈形式與精神的探索(下)--律呂精義舞譜之研究 | 藝術學報第35期(p299-333) |
莊本立 | 祭孔禮樂及佾舞 | 美國第四屆祭孔大典專輯p141-142 | |
陳玉秀 | 民國86年6月 | 儒家樂教原創精神對當代藝術(舞蹈)的價值--由「雅樂舞身體實驗」談起,第一屆台灣儒學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,下冊 | 台南.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 |
陳萬鼐 | 民國71 | 中國上古時期的音樂制度(西元前11世紀至前221年)--試釋「古樂經」的涵義 | 東吳文史學報第4期 |
陳萬鼐 | 民國86 | 雍穆和平--西周時期的音樂文化 | 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第86期p20-36 |
張洋培 | 民國72年9月 | 孔夫子的生日舞會 | 故宮文物月刊第1卷第6期p69-75 |
日. 黑澤隆朝 |
台南孔子廟之樂舞 | 東洋音樂學會創立30週年紀念論文集p21-60 | |
趙麗雲 | 民國66年5月 | 周舞十議 | 國立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|
賴錫中 | 民國79年6月 | 台灣《十三音》之研究 | 私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 |
蘇麗玉 | 民國73年6月 | 台灣祭孔音樂的沿革研究 | 國立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|
尹德民 | 民國89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6)--祀孔釋奠樂用八音 | 臺北文獻直字89.03 |
尹德民 | 民國90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9)--祀孔釋奠佾舞樂章、樂曲 | 臺北文獻直字 90.12 |
尹德民 | 民國90年 | 孔子廟庭祀典故事(8)--祀孔釋奠衣冠 | 臺北文獻直字 90.6 |
唐淑芬 | 民國80 | 臺南與臺北孔廟祀典服制之研究 | 臺灣文獻80.03 |
劉德玲 | 民國87年 | 兩漢雅樂研究 一 一個以典禮音樂為主的考察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 碩士論文 |
黃金鷹 | 民國80年 | 先秦音樂思想之研究 | 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 碩士論文 |
王秀美 | 民國73年 | 韓國文廟雅樂之研究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研究所 碩士論文 |
楊湘玲 | 民國89年 | 清季台灣竹塹地方士紳的音樂活動──以林、鄭兩大家族為中心 | 國立臺灣大學/音樂學研究所/89/碩士論文 |
陸朝婷 | 民國90年 | 中國冕服制度及其文化價值之研究 | 輔仁大學/織品服裝學系/90/碩士論文 |
朱孟庭 | 民國89年 | 詩經與音樂研究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國文研究所/89/博士 |
哲學思想類 | |||
作者 | 出版 年代 |
書名 | 出版社 |
孔令朋 | 民國87年 | 孔裔談孔 | 中國文史出版社 |
孔德懋 | 民國80年 | 孔府內宅軼事 | 台北.傳記文學出版社 |
台灣省文獻委員會編 | 民國70年 | 台灣省通志卷六學藝志藝術編 | 台中.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|
徐復觀 | 民國82年 | 中國思想史論集 | 台北.學生書局 |
徐復觀 | 民國87年 | 中國藝術精神 | 台北.學生書局 |
清. 高拱乾 |
民國74年 | 台灣府志 | 北京.中華書局 |
國立成功大學中文系編 | 民國86年 | 全台首學資料彙編 | 台南.台南文化中心 |
連橫 | 民國68年 | 台灣通史 | 台北.眾文圖書公司 |
明.陳鎬 | 民國78年 | 闕里志 | 山東.山東友誼書社 |
張蕙慧 | 民國80年 | 中國古代樂教思想論集 | 台北.文津出版社 |
閻韜 | 民國84年 | 孔子與儒家 | 台北.台灣商務印書館 |
清. 藍鍾瑞 |
民國78年 | 文廟丁祭譜 | 山東.山東友誼書社 |
朱建民 | 民國90年9月 | 從儒家觀點論當代應用倫理議題,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| 台北.政大文學院 |
葉海煙 | 民國90年9月 | 儒家倫理觀的當代性與現代性,孔學與二十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| 台北.政大文學院 |
黃得時 | 1987 | 台灣的孔廟 | 台灣省新聞處 |
黃進興 | 民國83年 | 優入聖域:權力、信仰與正當性 | 台北.允晨文化出版公司 |
黃進興 | 民國82年 | 孔廟的解構與重組--轉化傳統文化所衍生的困境 | 當代82.06 |
黃進興 | 民國87年 | 「野叟曝言」與孔廟文化 | 當代87.02 |
黃進興 | 民國88年 | 毀像與聖師祭 | 大陸雜誌88.11 |
黃進興 | 民國89年 | 「聖賢」與「聖徒」:儒教從祀制與基督教封聖制的比較 |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89.09 |
黃進興 | 民國82年 | 權力與信仰:孔廟祭祀制度的形成 | 大陸雜誌第八十六卷第五期 |
黃進興 | 民國83年 | 學術與信仰: 論孔廟從祀制與儒家道統意識 | 新史學83.06 |
陳來 | 1997 | 現代中國文化與儒學的困境 | 刊載於儒家思想與現代世界--中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籌備處 |
台灣省新聞處 | 1968 | 台灣建設中的三民主義模範省 | |
台灣省新聞處 | 1985 | 台灣光復四十週年--教育文化的發展與展望 | |
高壽仙 | 1994 | 中國宗教禮俗 | 百觀出版社出版 |
林明德 | 1995 | 台灣地區孔廟書院之匾聯文化探索 | 台北文獻直字第112期 |
黃淑清 | 1990 | 談台灣孔廟與清代儒學 | 台北文獻91期p95-104 |
黃明理 | 民國87年 | 范仲淹入祀孔廟因緣蠡測--兼談范氏義莊的收族功能 | 國文學報87.06 |
朱鴻林 | 民國86年 | 元儒吳澄從祀孔廟的歷程與時代意涵 | 亞洲研究 |
洪文雄 | 民國86年 | 虞世南「孔子廟堂碑」與歐陽詢「九成宮醴泉銘」之比較研究 | 進修[推廣]部學士學位進修班獨立研究專輯 |
陳玲蓉 | 1992 | 日據時期神道統治下的台灣宗教政策 | 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|
陳運星 | 1996 | 當代儒學新民主觀的研究 | 政大博士論文 |
陳昭瑛 | 文昌帝君的信仰與儒家道統意識:台灣儒學研究之一 | 台灣大學 | |
周世欽 | 民國90年 | 孔子仁學研究 | 玄奘人文社會學院中國語文研究所碩士論文 |
向章瑄 | 民國90年 | 朱子《論語》學研究 | 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 |
葉士豪 | 民國89年 | 《論語》「學」之研究 | 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|
黃秋韻 | 民國89年 | 先秦儒家道德基礎之研究──兼論「惡」的問題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|
王美蘭 | 民國89年 | 老、孔道德思想之比較及其教育實踐 | 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|
唐經欽 | 民國89年 | 孔孟天論之歷史省察與當代詮釋 | 中國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89/博士論文 |
王 菡 | 民國89年 | 《禮記‧樂記》之道德形上學研究 | 中國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89/博士論文 |
陳淑雲 | 民國89年 | 孔子仁的思想形成與應用 | 靜宜大論文學/中國文學系/89/碩士論文 |
下平芳久 | 民國88年 | 儒學對於日本現代化之作用—以大企業集團主義經營原理為例— | 國立臺灣大學/三民主義研究所/88/碩士論文 |
金容美 | 民國88年 | 《論語》「學」的研究 | 國立臺灣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88/碩士論文 |
陳香蘭 | 民國87年 | 從孔子忠恕之道論馬斯洛之「自我實現」說 | 彰化師範大學/國文學系/87/碩士論文 |
王怡方 | 民國87年 | 兒童讀經之態度、教學過程與成效之研究-----以台中縣三所小學為例 |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/國民教育研究所/87/碩士論文 |
楊兆貴 | 民國87年 | 先秦古籍關於孔子論﹑述的分析 | 國立清華大學/歷史研究所/87/碩士論文 |
林素玟 | 民國87年 | 《禮記》人文美學研究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國文研究所/87/博士論文 |
吳品慧 | 民國87年 | 康熙帝對儒家思想之體會及實踐---以行政改革為中心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歷史研究所/87/碩士論文 |
林文琪 | 民國87年 | 《禮記》中的人觀 | 中國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87/博士論文 |
金基柱 | 民國87年 | 理想的道德與道德的理想:孟子道德哲學之再構成 | 東海大學/哲學系/87/博士論文 |
楊秀宮 | 民國87年 | 先秦儒家禮法思想的演變與發展 | 東海大學/哲學系/87/博士論文 |
施美枝 | 民國87年 | 論《論語》之「文」 | 東海大學/哲學系/87/碩士論文 |
李宗定 | 民國86年 | 先秦儒家政治理論研究 | 國立成功大學/中國文學系/86/碩士論文 |
黃德智 | 民國86年 | 孔門師生互動之教育意義 | 國立東華大學/教育研究所/86/碩士論文 |
邱永春 | 民國86年 | 儒術的衰微與儒家角色的轉變 ---- 先秦到兩漢的儒學發展 | 國立台灣大學/歷史學系研究所/86/碩士論文 |
樊克偉 | 民國86年 | 孔子「成德之教」之研究 | 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86/碩士論文 |
孔炳奭 | 民國86年 | 孔子禮學研究 | 東吳大學/中國文學系研究所/86/碩士論文 |
王志攀 | 民國85年 | 緯書裡的孔子 | 東海大學/中國文學系/85/碩士論文 |
李昌德 | 民國84年 | 孔子思想中「天人」問題研究 | 仁大學/哲學系/84/碩士論文 |
吳濟安 | 民國84年 | 孔子與老子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——以無為而治論為主軸 | 國立政治大學/政治學系/84/碩士論文 |
林玫伶 | 民國84年 | 孔子美育思想研究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教育研究所/84/碩士論文 |
徐源暄 | 民國83年 | 杜威與孔子的教育思想比較 | 淡江大學/美國研究所/84/碩士論文 |
葉俊傑 | 民國83年 | 試由<人間世>,<德充符>二篇探討莊子對孔子的理解 | 國立中央大學/哲學研究所/83/碩士論文 |
蕭淑芳 | 民國82年 | 孔孟荀禮思想研究 | 輔仁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82/碩士論文 |
蕭宏恩 | 民國82年 | 孔子之言「天」之問題 -- 超驗方法與「天」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/82/博士 |
何保中 | 民國82年 | 由天人之際論先秦儒家思想的傳承與演變 | 國立台灣大學/哲學研究所/82/博士 |
龔彥士 | 民國82年 | 中國「詩書禮樂」教化下的「生活世界」:一個解釋學的探究 | 東海大學/哲學研究所/82/碩士論文 |
陳曉郁 | 民國81年 | 《論語》之「君子」概念研究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/81/碩士論文 |
謝爾達 | 民國81年 | 論語與古蘭經主要相關思想的研究 | 國立政治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81/碩士論文 |
洪龍秋 | 民國80年 | 詩﹑禮﹑樂教釋論-孔子對於生命實踐在客觀層面開展之規模 | 東海大學/哲學研究所/80/碩士論文 |
權宅龍 | 民國79年 | 孔子教育思想對後世影響之研究 | 中國文化大學/三民主義研究所/79/博士 |
吳進安 | 民國79年 | 孔子之「仁」與墨子「兼愛」比較研究 | 中國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79/博士 |
楊慶豐 | 民國79年 | 孔子與老子思想之比較研究 | 中國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79/博士 |
潘小慧 | 民國78年 | 論人類道德實踐的基本結構--析論先秦儒家與多瑪斯哲學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/78/博士 |
洪德洙 | 民國78年 | 中共對孔子思想態度之研究 | 國立政治大學/政治研究所/78/碩士論文 |
陳昭順 | 民國78年 | 五四時期的反儒思潮 | 國立政治大學/歷史研究所/78/碩士論文 |
林啟屏 | 民國78年 | 孔孟文學觀念中的道德反省及其意義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78/碩士論文 |
黑木哲夫 | 民國77年 | 儒家「生活藝術」之哲學--生命之造詣與人格形成 | 國立台灣大學/哲學研究所/77/碩士論文 |
趙倫秀 | 民國77年 | 先秦儒家尚賢思想的研究 | 國立台灣大學/政治研究所/77/博士 |
陳懷恩 | 民國75年 | 藝術與道德--孔子論美與善的關係 | 東海大學/哲學研究所/75/碩士論文 |
鄭志慧 | 民國74年 | 儒家孝道思想研究 | 輔仁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74/碩士論文 |
林天河 | 民國74年 | 孔子與柏拉圖之倫理思想比較-「論語」與「理想國」之比較研究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/74/碩士論文 |
方清輝 | 民國74年 | 論語顯示之儒家管理理念之初探 | 國立交通大學/管理科學研究所/74/碩士論文 |
陳維健 | 民國74年 | 孫逸仙先生革命主義與大同思想之研究 | 國立台灣大學/三民主義研究所/74/碩士論文 |
屠乃瑋 | 民國74年 | 孔子「理想國」之研究 | 國立台灣大學/政治研究所/74/碩士論文 |
黃麗雲 | 民國73年 | 孔子學說基本概念與心理健康之關係的研究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輔導研究所/73/碩士論文 |
崔光宙 | 民國72年 | 先秦儒家禮樂教化思想在現代教育上的涵義與實施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教育研究所/72/博士 |
馬康莊 | 民國71年 | 近代儒家思想轉化的結構分析 | 國立臺灣大學/社會學研究所/71/碩士論文 |
陳雍智 | 民國71年 | 從中共批孔論孔子思想的時代意義 | 政治作戰學校/政治學研究所/71/碩士論文 |
李進勇 | 民國69年 | 孔子法律思想之研究 | 國立臺灣大學/法律研究所/69/碩士論文 |
吳彥漢 | 民國69年 | 中共批孔運動之研究 | 政治作戰學校/政治學研究所/69/碩士論文 |
羅璐 | 民國68年 | 孔子教育思想探究 | 文化大學/哲學研究所/68/碩士論文 |
江澄祥 | 民國65年 | 從背景因素探討我國孔、孟與希臘柏拉圖、亞里斯多德主要政治思想... | 國立政治大學/政治學研究所/65/博士 |
林進龍 | 民國65年 | 論語教學探究 |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/中國文學研究所/65/碩士論文 |
陳德誠 | 民國65年 | 三民主義與孔孟學說 | 文化大學/三民主義研究所/65/碩士論文 |
趙聖亞 | 民國64年 | 中共「批孔」之研究 | 文化大學/中美關係研究所/64/碩士論文 |
趙玲玲 | 民國63年 | 先秦儒道兩家形上思想的研究 | 輔仁大學/哲學研究所/63/博士 |
詹文雄 | 民國63年 | 孔孟聖王思想之研究 | 文化大學/政治學研究所/63/博士 |
陳樹坤 | 民國62年 | 孔子與柏拉圖倫理教育思想之比較 |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/教育研究所/62/碩士論文 |
熊鈺錚 | 民國60年 | 中國傳統文化與文化大革命 | 國立政治大學/東亞研究所/60/碩士論文 |
:::
現在位置
首頁
> 認識孔廟忠烈祠
> 孔廟
> 其他資訊
研究參考書目
- 市府分類: 宗教禮俗,文化藝術
- 最後異動日期: 2021-01-26
- 發布日期: 2012-07-24
- 發布單位: 臺中市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
- 點閱次數: 303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