鉞(ㄩㄝ ˋ) | 扇 | 節 |
兵器的一種,迎神時用。 | 遮避陽光的器具,迎神時用。 | 以絨磧製成,分層下垂,用來指揮佾生動作。 |
鼗(ㄊㄠ ˊ )鼓 |
麾 (ㄏㄨㄟ) | 繖 (ㄙㄢ ˇ ) |
樂器,持柄搖動,兩耳會敲擊兩邊鼓心,又稱搏浪鼓。 | 以纁帛製成, 用來指揮奏樂唱歌。 | 避雨遮陽的器具,即傘,迎神時用。 |
壎 (ㄒㄩㄣ) | 柷 (ㄓㄨ ˋ ) | 敔 (ㄩ ˇ ) |
為吹奏樂器,陶瓷製品,中虛體圓,孔有六七八不一。 | 為起樂的樂器,形狀如箱,木製,外表成紅色。 | 樂器,用木頭雕製而成,形似老虎,當樂章演奏完畢時,取木片或竹片刷擊背部,代表音樂結束。 |
搏拊(ㄅㄛˊㄈㄨˇ ) | 鳳簫 | 編磬 (ㄑㄧㄥ ˋ ) |
樂器,由皮革製成,形狀如鼓,以手拍之,用以節樂。 | 樂器,比竹為之,十六管,陰陽各八。 | 樂器,取靈壁石為之,十六枚同懸,分二層。 |
編鐘 | 拍板 | 豆 |
樂器,由十六個鐘組合而成,安置在大架子上。 | 樂器,用九片或六片木板串聯而成,作用在打拍子,又稱舂牘。 | 祭器,裝盛食物的器具,以木頭製而成。 |
鉶 (ㄒㄧㄥ ˊ ) | 籩 (ㄅㄧㄢ) | 爵 |
祭器,裝盛食物的器具,以金屬製成,三足兩耳,形狀如鼎有蓋。 | 祭器,裝盛食物的器具,多用以裝乾料,以竹子編製而成。 | 祭器,古代酒器,如今之酒杯。 |
簠 |
毛血缽 |
罍(右上)、枓(左下) |
簠,音為甫,一對,分別盛裝稻及梁做成的飯。和簋相配為用,簋盛黍稷為「正饌」,簠盛稻梁為「加饌」。 |
木製,盛裝典禮所用太牢(牛羊豬)之毛血,須在典禮前預先貯放。 |
罍:音雷,為大壺狀,古代本來是酒器,在釋奠禮中盛放乾淨清水用。枓:音主,為杓狀,用來自罍中舀水出來。 |
古箏 |
古琴 |
簋 |
|
簋,音為軌,一對,盛裝黍(蕎麥)和稷(小米)做成的飯。 |
|
籥(左)、翟(右) |
祝板 |
篚、帛 |
籥:本寫作龠,形狀像笛,以竹製成,有三孔或六孔。 翟:為一约三尺長柄,柄端刻有龍首,龍口中插有三莖雉鳥羽毛。 |
在釋奠禮的「恭讀祝文」階段,禮生必須朗誦祝文,向孔子神靈說話。 |
篚,一個。放帛(絲布),長方盒形竹編器。 |
特鐘 |
笙 |
洗 |
特(鎛,音為薄)鐘:大鐘,但仍較鏞鐘小,懸於架上,式樣與鏞鐘同,但有翔龍伏獅底座,三鳳鏤花之木架,黃流蘇絲垂。 | 匏音,由竹與金屬管十三枝組成,相傳為女媧氏所作。 | 洗是用來盛裝清洗後的棄水。 |
提爐 |
特磬 |
簫 |
照明路途,用以導引。 |
一枚,體型特大之石製樂器。 | |
晉鼓 |
建鼓 | 提燈 |
革音,晉鼓形體大,置於木架上,又稱大成鼓,置於大成門內之西,鼓身漆紅漆,鼓面須以兩面牛皮製成,音量宏大且深沉。 | 建(漸)鼓又稱為楹鼓,因為鼓上鑿有方形孔,以柱子貫穿樹立,而「楹」就是柱子的意思。 |
提燈、提爐、雙斧、雙鉞、扇、傘(繖)這六樣東西都是用在祭典正式開始進行的迎神儀式中,這些東西可統稱為「儀仗」。 |
鏞鐘 |
應鼓 |
甒 |
特大鐘,置於大成門內之東,與東邊的晉鼓相對,有暮鼓晨鐘之意。 | 應鼓以柱子支撐樹立,底座成十字型。應鼓較建鼓稍小,放置在大成殿外西南側與建鼓遙遙相對。 |
甒為盛酒器,形似壺,古為瓦製,今為木製,四面有耳。 |
登 |
燭臺 |
勺 |
在典禮中用來盛裝給孔子的祭品,每種 食器都有規定不同盛裝的東西,擺置的位置也有規定。 |
勺音為碩或杓,即杓子,用來自甒中酌酒,注入爵中。 | |